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探索康县 > 民俗文化 > 正文

全力打造绿色文明富庶和谐的新康县

发布时间: 2016-04-25 阅读 15110 次

        素有甘肃“西双版纳”、“陇上小江南”、秦巴“万宝山”之美称的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系先秦古雍梁之地,巴蜀古道之一。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高达70%,总人口20.2万人。境内无山不青,无水不秀,气候湿润,山川秀美,风光旖旎,矿产、水力等资源非常丰富。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国核桃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等殊荣,为西北蚕桑重点基地县、无公害茶叶基地县,是西部著名的绿色山野食品基地,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回顾过去 成就辉煌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气候温润、物产丰饶、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区位优越等独特优势,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主线,按照“坚持五个大办、加快三项建设、实现四个突破”的总体思路,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抗灾减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克时艰,以干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04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2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0084万元,同比增长22.68%,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亿元,同比增长18.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60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38元,同比增长10.8%;粮食总产量达到 55891吨,2010年前半年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历史同期水平。
        ——项目建设进入黄金时期。坚持以项目建设推动发展,通过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参加各种节会,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严格落实四大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包抓项目责任制,切实加强各类灾后重建项目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了项目审批、建设、监管制度,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3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进行评审,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批复。2009年,共争取实施各类建设项目561项,计划总投资24.3亿元,已完成投资20.8亿元。
        ——特色产业领跑农村经济。康县坚持“整县核桃、南茶北桑,优势产业、重点突破”的开发思路,强力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全面提升产业开发质量和效益,使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新发展核桃3.2万亩,新发展茶园0.81万亩,茶叶产量达到46.2万公斤,实现产值3420万元;新发展桑园0.2万亩,全年养蚕7500张,鲜茧产量22.5万公斤,农民蚕茧收入450万元,新建长坝镇段庄蚕桑产业示范园1处,新建“3+1”标准化养蚕示范点3个。新发展花椒3.8万亩,在平洛河流域新建500亩以上花椒示范点4处。种植中药材3.01万亩。同时,在太石、云台、迷坝等乡镇栽植油橄榄8100亩。利用燕子河、窑坪河水域发展水产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103吨,产值536.5万元。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有效发挥了对农业的支撑作用。
        ——生态旅游红红火火。近年来,康县立足原生态这一独特的自然优势,在提高以梅园沟景区为主的阳坝国家4A景区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全面加快生态旅游开发进程,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强县。2009年以来,共争取旅游开发及基础设施项目19项,已开工18项,争取到位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建设项目资金近1亿元。目前,阳坝景区天鹅湖环湖栈道、拦水坝改造、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水毁工程恢复等项目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河口至两河镇旅游路正在施工;阳坝老街仿古一条街建设进展顺利;阳坝古镇风貌改造工程正在进行项目评审;梅园沟76套台湾援建的台湾风格民宅已完成工程量的70%以上;白云山森林公园演艺广场已经竣工。同时,切实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注册了康县天源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对阳坝景区实行了企业化管理;成立了康县阳光旅行社,填补了全县无旅行社的空白。通过改造和建设,景区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人数大幅攀升,2010年和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48.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72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交通建设以灾后重建项目和“7·17”暴洪灾害抢通保畅为重点,全力以赴加快公路交通建设。白望公路和康阳公路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全县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开通城区公交车,交通网络主体已初步形成。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完成了城区及半面街、旧一中、城西新区控制性详规编审,和谐广场建设已完成商铺主体工程和广场土方回填,市政广场建设拆迁进展顺利,城区河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城区供水工程和城区垃圾填埋场项目完成工程量60%以上。同时,不断加快农业基本条件建设,恢复重建石坎梯田面积127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27平方公里;修建各类水利工程135项,新增效灌面积9600亩;按照边争取边施工的原则,先期实施了白杨、大南峪等13乡镇的15处人饮工程,解决了1253户5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了投资675万元的豆坪等3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土地面积1167亩;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天然林保护145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22.1万亩,生态林建设2.7万亩。
        ——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完成34个村的安全人饮工程,新修河堤23处,修护坡26处,架电39处;完成沼气建设1830户;开工建设便民桥17座,已完成8座;9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基本完成;发放廉租房补贴46.5万元,50套廉租住房已动工;城乡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低保对象4800户17864人,建成五保家园30户。

        展望未来 信心满怀
        当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康县虽然遭受了特大地震和特大暴洪灾害,但康县把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领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充分审视县情,认清形势,把握大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康县虽然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人多地少、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滞后,但却具有甘肃乃至全国西部无法比拟的生态优势,全县从南到北无山不清、无水不秀,林草覆盖率高达69.2%,南部高达80%以上。今后,全县上下将以保护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立足这一实际,在深入论证、理性思考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总纲,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战略,按照“突出一个重点(灾后重建),搞好两项活动(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和城乡环境清洁活动),实现六个新突破(农业特色产业、工业经济、生态旅游、交通和城镇建设、教育质量、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康县。
        二是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不断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康县科学发展,是康县目前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和最根本的任务。综合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大局,虽然我县在加快发展中探索形成了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康县实际的发展路子,面临着灾后重建和国家扩大内需投资的良好机遇,但是欠发达的县情在短期内不会改变,金融危机、市场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全县还处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面对这种形势,要加快科学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切实增强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苦奋斗精神,继续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不断缩小与周边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三是坚持把项目作为主攻点,着力扩大有效投入。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是发展的平台,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康县将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意识,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着力解决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滞后、责任主体不明、推动手段乏力、项目进展缓慢的问题,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完善项目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安全;要提高项目服务水平,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用。
        四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主抓手,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在招商理念上,康县坚持由重引资向引资与选资并重转变,既追求招商数量,更注重引资质量和效益;既突出大招商和招大商,靠大项目形成支撑、实现裂变,同时注重中小项目的引进,靠中小项目扩张总量形成集群。在招商机制上,进一步健全创新招商引资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招商考核办法,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坚决做到“项目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
        五要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主任务,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今后,康县将抢抓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村村通”、农村饮用水安全、电网、沼气、通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100个科学示范点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实施“强龙工程”,重点扶持发展核桃、茶叶加工等骨干龙头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精心打造农产品品牌。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非农产业,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向二三产业转移,使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六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关注民情,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康县将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加强调度,统筹推进,不折不扣地组织实施好民生工程和政府“十三件实事”。密切关注返乡农民工、城镇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问题,想方设法增加就业岗位,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降低创业门槛,鼓励自主创业,千方百计保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和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七是加强党的建设,练好内功,固本强基,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康县将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同时,结合实际,不断提高各级干部政策理论水平、驾驭市场经济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主体,以党风建设为龙头,以源头防治为关键,以政风、行风建设为重点,毫不动摇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八是优化发展环境,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大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康县进一步巩固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以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为契机,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力解决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行政不作为、任务不落实的问题,严肃查处阻挠和影响发展的人和事,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公仆意识、文明意识、开放意识、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营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塑造开放开发的良好形象。通过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城乡环境净化、周边空地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改灶、改厕、改圈、改庭院,大力推广沼气、太阳灶、秸秆汽化炉等新型清洁能源,通过三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实现村有垃圾池、户有垃圾箱、机有工具棚以及绿化进村、美化进户、畜禽进圈、机具进棚和垃圾出村的“五有四进一出”的阶段性目标,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彻底改变,真正把康县打造成山川秀美、环境整洁的生态旅游名县。

        (责任编辑:康县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