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经济社会 > 正文

2015年康县农牧业工作亮点

发布时间:2016-04-26  阅读12968次

        2015年康县农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433”发展战略和省农牧厅确定的“365”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县委提出的“543”工程,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突出特色、狠抓落实,使全县农牧业工作呈现出了许多创新和亮点。
        一、特色农业招商项目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农牧局立足康县自然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优势,区位发展优势,康县农牧局与甘肃雍和农业发展公司在兰洽会上签订7.63亿元特色农业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该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成立了“康县牡丹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建20万亩牡丹种植基地(其中:核心基地6万亩,合作社8万亩,发展牡丹专业户种植6万亩)。目前,公司已经投入资金5700万元,收集优质油用牡丹种子64吨(640元/公斤),优质芍药种子11.85吨(300元/公斤),在平洛镇黄龙村完成了450亩优质牡丹的育苗工作,在平洛镇黄龙村及周边村社流转土地1.38万亩,栽植各种牡丹35万株。为全县农民增收,惠及园区农户,促进康县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开发基础。
        二、农业科技创新获得新突破。康县经过多年科技人员的精心研究和多地域多模式的多种实验,今年人工栽植的20亩羊肚菌获得成功,并取得了高产,为今后全面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同时,坚持园区示范带动、科技引领、规模发展思路,坚持“公司+市场+基地(园区)+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示范村、合作社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作用,努力提高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招商投资的陇南康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雨润菌业在岸门口镇牟家坝自主流转土地建设500万袋自动化食用菌菌包生产、2000吨食用菌深加工基地和甘肃润霖杜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在康县王坝建成的日产3万袋杜仲系列食用菌生产线、2000吨杜仲系列食用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项目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受益农户130户,受益人口560人,户均增收5100元,有效辅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调整。
        三、康县天麻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专项支持。由康县阳坝天麻专业合作社实施的“康县天麻GAP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了工信部绩效评价,得到工信部中药产业振兴专项资金扶持。康县是全国天麻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我市首个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2015年全县天麻药材成品产量达到2670吨,产值高达1.582亿元;天麻种植大户最高收入突破20余万元。康县阳坝天麻专业合作社天麻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910万元,采用土地流转方式,新建GAP基地500亩,配套建设天麻加工生产线,项目实施后通过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和加工增值,为当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和企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为加快全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农民快速增收。今年康县把农产品加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惠民工程项目抓,有力助推了农民增收途径。确定为县列惠农工程实事,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或有投资能力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能人大户中,新培育发展当年投入资金50万元以上从事农产品加工、工厂化规模养殖及特色种植业的专业合作社或加工企业,有很强的产业带动加工能力的进行扶持奖励,项目实行先建后奖,项目建成营运并经组织验收合格后,从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中拿出50万元给予每户5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已高标准建成10户,相关部门已组织进行了全面验收,政府已为每户拨付了5万元奖励基金。通过这一政策资金扶持,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农产品流通农网平台成效显著。今年来,我们把农产品电商销售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目标,积极培育电商销售网点,使全县网店累计数量由2014年初的96家迅速发展到627家,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网点21家,全年实现销售业绩线上4900万元,线下6100万元,带动就业2450人。实现了“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销售模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发展,探索出符合康县特色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发展模式。
        六、畜牧规模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康县以林下规模养殖为新方向,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使畜牧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共有规模养殖场277家,发展规模养殖户494户,规模养殖比重达32.5%。其中百头以上的养猪场21家,20头以上的养牛场8家,百只以上的养羊场34家,五千只以上的养鸡场8家,万只以上蛋鸡场3家。建起獭兔、竹鼠、大雁、白狐等特种畜禽养殖场19家,规模养殖户21户。目前,全县已形成“林+养牛”“公司+蛋鸡” “果园(林下)+养鸡”等多种养殖模式,如王坝镇青年张杜建投资2000万元建成1000头生态肉牛规模建兴养殖公司,现已调入调种牛100头,店子乡青年孙兴高投资280万元建成20000只蛋鸡的现代兴高蛋鸡养殖场、大南峪天赐乌鸡生态养殖场等等,逐步由单一养殖方式向现代规模化、生态化的养殖新模式转变,促进了林产业、畜牧业迅速发展,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子。
        七、品牌生效益,康县“黑木耳”五年增值2000万。康县筛选报送的“康县黑木耳”品牌,经过五年发展,“康县黑木耳”品牌价值由原来1700万元增长到3700万元,五年增值2000万,增长117%,成为我县品牌产生效益的代表。
        八、规模经营主体不断增多,土地流转取得新突破。全县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等模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达39141亩, 5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数达53户,规模经营面积达30630亩。目前,土地流转上涌现出一批以康县牡丹园公司流转平洛镇土地1.38万余亩发展油用牡丹,三黄公司与周家坝镇8个村达成协议流转700余亩种植丹参,甘肃润林杜仲有限公司在王坝镇鸡山坝村、李庄村租地3000余亩建杜仲园等等的典型。通过大力宣传省、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的政策,康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了新突破,使农民得到了实效。
        九、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十到社”引领合作社规范壮大。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局注册登记总数从2011年底的54户增加到2015年11月底的397个,其中:种植业166个、养殖业194个、林业21个、渔业16个。已建成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5个,市级示范社17个。全县397个合作社都有规范的章程,实体型经济组织达215个。农牧系统各单位确定副科级领导一人一事包抓“十到社”措施的落实,各帮建单位共为示范社协调落实各类项目和贷款达652万元。  
        十、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有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取得新突破。我们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强对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措施,制定了《康县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和《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落实了主体责任,对农产品市场和蔬菜、肉禽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和不定期的抽样、抽验,强化了源头安全监管。康县龙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有机茶认证及转换工作,康县茗芝茶业有限公司申报的4个(翠竹,翠峰,黑木耳,香菇)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为绿色食品,填补了我县没有绿色食品认证的空白。截止目前,全县 “三品一标”认证达到25个。其中:有机4个、绿色4 个,无公害15个,地理标志保护 2 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8.7484万亩,认证产量55020吨。
        十一、中药材产业开发进程明显加快。我县通过积极争取,与甘肃农业大学、陇南市农科所、甘肃陇神戎发制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取产、学、研、企结合的方式,从陕西引进了2200公斤的元胡在岸门口镇贾坝村建立了“中药材元胡引种试验种植示范基地”,按照战略合作协议,基地生产的种子、生药和种植环境均由甘肃省农业大学进行分析测试后,甘肃陇神戎发制药有限公司按良种价格收购,用于在康扩大建立1000亩标准化药源基地。基地所产全部生药原料进入陇神戎发进行开展和新药制造。中药材元胡的试验示范种植,填补了我县中药材栽培种植的空白,为元胡大面积标准化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